|
地理簡介 |
|
|
立仁里面積0.4469平方公里,劃分為20個鄰,約有2039餘戶,現總人數約為6144人(台中市大里區戶政事務所97年1月底戶口統計)。本里西北方鄰大里溪,東與新仁里為鄰,以立仁路為界;西與內新里為鄰;南與立德里為鄰;北則與東昇里為鄰。
|
|
|
歷史沿革 |
|
|
立仁里位於十九甲地區之西北方;原屬於仁化村之一部份,位於頭汴溪與廓仔坑溪會流處,是大里市轄區三塊板塊其中一塊,民國五十九年將本區劃分為仁化村新仁鄰與立仁鄰。民國七十一年五月以立仁路為界,劃分出立仁村與新仁村。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,升格為大里市立仁里。
|
|
|
信仰與民風 |
|
|
福德宮
早期居民不多,民風相當純樸,多務農。居民均奉祀神農大帝(五榖王),每年四月二十六,爐主會辦理慶典。公廟建置完成後奉六媽(湄洲媽祖)與三公大帝,並定三月十一迎媽祖、十月十五慶天官、四月二十六讚神農為地方三大民俗信仰慶典活動。
立仁里福德祠
『福德祠』位於好來五街巷內,民國六十二年將十九甲土地重劃成現在的立德里、立仁里及新仁里,因立仁里內有三塊麒麟地,於是大眾用擲杯的方式向土地公請示後,決定以現在好來五街一塊麒麟地做為廟地,地方熱心人士則出錢出力,而興建成現在福德祠以供民眾信奉。
|
|
|
休閒公共設施 |
|
|
本里轄內的兩所學校立新國小、立新國中,成為每日清晨民眾運動早操與黃昏時話家常的休閒場所。
|
|
|
社區特色-元極舞 |
|
|
民國九十一年九月一日成立了立仁隊元極舞,並聘請資深的元極舞教練,里民表示,自從親身體驗以後,人變的非常有精神,也認識了很多好朋友,生活圈擴大許多,生活也充滿了色彩。
|
|
 |
TOP |
 |